《二胎文藝報》12月16日五版,刊載了陝西省委書記趙正永與作家趙瑜的通信。在信中,趙正永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交流了對《尋找巴金的黛莉》一書的看法。他希望青年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重任,走向社會,走進人民,共同實現中國夢。日前,這兩封信又被陝西日報全文轉載。(12月17日《陝西日報》)
  我自認還是一個關註新聞的人,但像書記給作家寫信這種事情,卻的確很少讀到。想想,一個省的省委書記,不說“日理萬機”,至少“千機”“百機”還是有的。但能利用兩個晚上的時間,“拜讀”(這是書記信中的原詞,足見其對作家及作品的尊重)債務整合山西作家趙瑜的報告文學——《尋找巴金的黛莉》,並且抽出時間,給作家寫了一封1932字的長信,對作品大加贊賞,並向多位影視工作者和青年讀者極力推薦。這種做法少之又少。所以,我也有了一探究竟的好奇。
  以我猜想,趙書記給作家寫信,自然融資不是因為姓“趙”,三百年前都是一家。真正原因,可能不外——
  第一,這本書的社會價值不容忽視。事實也是,這部作品一經推出,便引起好評如潮,並榮獲鄂爾多斯文學獎;而評委們在授獎辭中如此評價:“作品以尋找巴金的七封信為源,牽出一位現代女性傳奇而坎坷的命運。作網站優化者精湛的語言文字能力和結構能力,標志著中國非虛構文學創作的文本價值,更體現了作家忠誠於土地的精神。”有了這個價值,加之友人力薦後獲得的閱讀感動,讓書記“實感此書值得一讀”,繼而萌生給作家寫信一抒胸臆的念頭,就是合乎邏輯的舉動。而趙正永信中說:“讀完作品,不僅被書中巴金和黛莉的故事所吸引,而且被你的執著和真誠所感染,使我頓生給你寫此信的念頭”,證實了猜想不謬。
  第二,通過寫信,傳遞對青年人熱切的期盼。他在信中提到,時代青睞青年,時代更造就有志青年。雖然每個時代都會給青年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但每個時代的青年人熱愛生活的激情和不懈追求的勇氣是共同的。他希望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人能夠繼承和發揚“五四”時期那種追求真理、青春向上的精神,保持理想與朝氣,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與重任,走向社會,走進人民,共同實現中國夢、自己的夢。作為一個省委書記,關心青年,引領青年負債整合健康成長、立志報國,也是他分內的職責。而且,這也是對“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精神的踐行。
  第三,通過信件,表達對有為作家由衷的尊重。從趙書記信中可以看出,他對“能夠用自己的作品震撼讀者心靈、感染讀者思想”,特別是作家通過歷史挖掘,向讀者展示了民國時期的部分歷史、抗戰前後的時代場景,描繪了那個動蕩時期里一位愛好巴金作品的文學女青年的思想和行為歷程,不讓這個動人的故事湮滅在歷史的深處,其中作家的“艱辛”,讓他格外贊賞。他說“誰能有你這樣的執著和認真?”而這種執著這種認真、這種直面歷史真實與現實生活的時代的歌者,正是作家的使命。
  基於以上分析,我以為書記與作家的書信,已經完全超出了“私人”的概念。其中涉及的創作理念和價值判斷,具有糾偏的作用。所以,它完全可以走出“隱私”的範疇,來到公眾的面前,成為一面可以正己的鏡子。
  文/雷鐘哲  (原標題:省委書記與作家通信的猜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j03bjie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